昌遂科技告诉你:PDU的发展的三个特性趋势
返回2014-04-02 10:10 PDU(Power Distribution Unit)的最简单形式是组织电器线路并为每台个体服务器控制电源,就像家里的电源板一样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什么是PDU”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演变。现今的PDU可以提供丰富的能源使用、效率以及数据中心环境监测等功能,可通过LAN形式连接并通过Web浏览器或命令行界面(CLI)进行管理。
PDU是将来自UPS的输出电流分配到各个IT设备的末端配电设备,是连接供电等基础设施与IT系统、关联机房内所有设备正常运转的关键设备。作为机房用电安全的重要保障,PDU设备的稳定与安全直接关系到IT设备乃至整个机房的用电安全。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,数据机房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,对PDU产品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,这些需求推动着PDU产品在演进中呈现出以下三个特性。
第一是安全性,PDU产品作为机房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属性。根据相关的研究组织统计,80%的电气设备事故产生的原因来自于电气接口问题。因此,作为机房设备的电源接口,PDU在未来的发展中,其安全可靠性将是客户最为关注的特性之一。这也正是原来采用普通插座的数据中心客户转向使用PDU产品的最重要原因,因为PDU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要远高于普通的电源插座。
由于机柜内的环境特殊,为了提升用电设备的安全性,PDU不仅要能够承受IT机房设计负载的总功率,还要具有优异的过载保护机制,防止因为过载而可能发生的电路过热而可能引发的失火事故。智能插座PDU系列产品,具有低温升、高载流、防误插、高精度插拔、安装便利等高可靠电气性能。在发生过载问题前,它能够对任何濒临过载的情况发出抢占通知,并简化安装新设备的任务,从而提升系统可靠性。为了能够细化粒度,可以使用套接字级别监控的PDU。IT员工可以轻松定位耗电大户、能源利用率低下的系统,并安排在未来的技术更新周期内进行替换。
具有上电排序功能的PDU可以错开每个插座的活化,避免机架从灾难性停电恢复事故中恢复时,遭遇电流紊乱的危险。例如,PDU可以被设置为首先为存储系统与网络交换机上电,然后再加电恢复其余的服务器。
第二是智能化,在强调安全可靠性的同时,高端PDU产品更加关注产品的智能化。产品的智能化可以更好地满足数据中心客户的要求,使得PDU产品更具竞争力。目前,可编程、可远程控制的PDU产品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。智能化PDU的首要特征是能够通过以太网接口或RS232接口对其工作状态进行监测,甚至能够进行控制。监测的对象包括了PDU的总电流、端口输出电流、电压、功率因素以及端口开关状态等;控制是指能够对PDU输出端口进行远程开关操作。除此之外,智能化PDU可通过智能保护措施实现更为强化的IT设备用电安全,因此在安全性方面比普通型PDU有显著的提升。智能PDU可以追踪环境因素并发出及时警示。此外,管理员还可以比较环境数据和能耗数据以确定服务器能耗,并对检验针对机架内温度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。一些PDU还带有干式触点传感器来检测物理状况,如机架门被打开。这种监测可以帮助防止未授权人员私篡改设置,这也是数据中心经常忽视的一个安全漏洞。
智能插座PDU产品就采用了行业领先的智能化技术,能够通过板载Web界面和集中管理软件远程控制PDU,能够远程重新启动已宕机的IT设备或者远程开关设备,从而快速解决问题;产品集成的控制软件,能够通过单一界面管理IT和智能配电设备,简化了插座与服务器和其他设备之间的映射过程,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重启错误设备的几率。
第三是绿色化,PDU的智能化的特性也体现出了其另一个发展趋势,即绿色化。绿色化的PDU产品不仅自身通过良好的产品设计达到更低的能耗,同时通过智能化控制能够使整个数据中心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。作为机房绿色节能过程中IT设备能耗监测这一重要环节,智能PDU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智能PDU,特别是具有端口级电流、电压、功率因素等监测功能的PDU,实现了IT设备输入端的能耗监测。PDU产品集成的集中管理软件,能让企业监控和测量IT能源能耗,并确定所有层级数据中心以及远程地点的成本和趋势,从而了解问题所在,为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。
基于机柜的PDU主要作用是控制服务器、存储单元、网络交换机与机架中其他设备的能耗。这样PDU在数据中心内有其独特地位,进行能源相关测量与计算,了解有具体多少能源被使用,效率怎样。
PDU可以测量每个电路的输入电压与电流,并以瓦或千瓦为单位,计算出使用功率。它同样可以用来计算总能源使用情况,让数据中心运营商们知晓其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PDU。
总之,安全、智能、绿色是未来PDU产品所应具有的三大特性,换句话可以说,未来PDU技术的发展目标就是:要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、更加精细化的智能管理、为PUE系数的改善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。这一趋势不仅由市场需求所推动,也通过各大厂商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而得到强化。